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观国内

重要节点哪类舆情需市场监管部门加强预警

 2021/01/21/ 09:50 来源:人民网

  对于市场监管部门来说,监管领域众多,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假日期间面临各种突发事件的舆情考验,加强舆情预警研判,才能更好地妥善处理危机,提升政府部门的执法效能。

  警惕突发事件诱发舆情

  国庆、春节假期,突发类事件在市场监管领域成为应对的棘手问题。这些突发事件涉及领域广,影响面宽,存在舆情风险高。如景区安全问题表现得较为突出,在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假日,景区人数往往突破平日接待量,一些景区监管流于形式,小毛病变成大问题,造成安全事故。如2020年10月1 日,太原市迎泽区小山岩村台骀山景区冰灯雪雕馆发生火灾,造成13人遇难,15人送医救治。媒体指出,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景区在节日之前长期处于“停摆”状态,相关设施没有及时检查维护,给节日的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对此,各地监管部门应切实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不要流于形式。此外,食品安全领域存在风险也较大,易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如中秋节期间,月饼、大闸蟹、名贵海鲜及一些出口转内销食品等短时需求增多,易滋生以次充好、趁机涨价、过度包装等问题。而食安领域衍生出的新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媒体报道名人光环下的蟹券套路,曝光“非阳澄湖标榜阳澄湖”“重量不够绳子来凑”“低价蟹券玩资金沉淀”等大闸蟹销售乱象,更有提货难、店铺直接卷款跑路等问题发酵于网络,扰乱节日市场秩序。

  消费维权话题易燃易爆

  消费金融、汽车消费、直播带货、在线教育等方面结构性问题多,难以及时介入监管,或致消费维权舆情易发多发。特别是国庆、春节假期,旅游住宿消费纠纷抬头,“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易遭炒作,引发叠加效应。培训班、健身房、理发店、美容院等往往存在收费退费管理不规范问题,预付款少退难退或成舆论关注焦点。特别是“大数据杀熟”,让消费者以高价购买商品,违背了定价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交易原则。不仅如此,还存在过度获取、搜集用户隐私信息的问题。这些都欺骗了消费者,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市场监管部门面对消费维权类舆情,需要稳妥消化存量舆情,遏制增量舆情。针对老问题、新乱象保持高度关注,完善跨部门联动协作机制,主动介入调查,依法有效处置,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景区 “乱收费” 问题积重难返

  各地旅游景区“薅羊毛”的情况屡见不鲜,不仅让游客产生不良的出游体验,也极大地影响了旅游市场环境。如长假期间,媒体曝光重庆洪崖洞景区附近有人频繁兜售两江游船票,并进行有偿带路。在微博端,有网民控诉各类旅行中遇到的乱收费问题,如湖南省凤凰古城景区的天价停车费,北海银滩存在乱收费违法行为,武汉东湖风景区磨山停车场出口路在未提前通知车主的情况下限行罚款,还有网友投诉重庆渣滓洞景区旅游包车乱收费等问题。《半月谈》发表评论称,对于景区而言,游客是“衣食父母”,景区内的商家作为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形成“我们”意识,诚不欺客、文明待客,共同塑造和维护景区声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游客有了更多发声渠道,景区管理者和商家应更加注重口碑建设,如此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新经济市场突出问题需加强治理

  近期,新经济频频成为舆情的焦点。电商“二选一”(电商平台要求合作商家只能选择参加一家平台促销活动)周期性爆发,社会舆论对电商平台要求商家“二选一”的做法诟病颇多,相关部门也三令五申,杜绝“二选一”现象。但该现象并未销声匿迹,反而在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集中爆发,如“6·18”“双11”“双12”等。此外,“直播带货”问题也较多,部分主播涉嫌过度宣传产品功效;产品质量货不对板,利用直播兜售“三无”、假冒伪劣商品;刷粉丝数据、销售量刷单造假;平台责任意识缺失,售后服务难保障等问题丛生。市场监管部门需要对电商、“直播带货”平台等新经济业态加强监管,正视消费者追求品质的新需求,同步提升行业综合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保障消费者品质消费的良好体验。同时,要压实平台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品质意识,加强对电商平台的培训引导与广泛监督,规范引导主播行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