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舆观国内

疫情与舆情五点启示值得借鉴

 2021/02/04/ 09:42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1月25日晚间,在央视播出的《新闻1+1》里,主持人白岩松视频连线通化市市长李平时追问:为什么会发生物资配送不及时的情况?原因在哪里?是重视不够,网络建设不够通畅还是?通化疫情防控问题出在哪?尽管通化市市长给予了回答,但正如如网民留言“问的一针见血,答的稀里马虎”,反馈不佳。

  通化防疫工作问题出在哪?对于全国各地、尤其是四五线城市,又有什么借鉴意义?我们回头看看通化的疫情与舆情。

  ●通化危机是怎么造成的?

  梳理通化疫情发展发现,通化市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爆发式的增长期出现在1月18日至1月20日,单日分别新增确诊病例34、36、29例。通化市官方也于18日宣布“封城”,随后进一步要求市民居家,以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但根据众云平台数据显示,“通化疫情”相关话题的舆情走势如下图所示,舆情热度自1月23日显著上升,并于1月24日形成舆情波峰。但如果说“居家管控”导致了舆情压力的陡增,分析认为,更应该说是舆情聚焦促使这座城市的疫情防控走进了社会监督的视野。梳理发现,造成通化比较混乱的疫情防控局面,有三个核心问题:

  舆情热度走势图

  事前准备不足

  “居家管控”突如其来,官方采购渠道成功购买几率堪比“中彩票”。据报道,在“封城”后通化官方提供了建议的买菜平台,但大多数市民均表示遭遇了平台崩溃、无法下单、下单后被砍单的情况。微博网友@小可人发文:“30万人用两个平台买菜...到底要老百姓怎么活?”“购买成功几率堪比‘中彩票’。”大多数居民表示“大家很配合各项防疫安排不出门,可没有物资配送必然要出现断粮。”

  政府措施被公众舆论“赶着跑”。1月24日,吉林省通化市副市长蒋海燕就居民生活物资配送不及时、不到位,向市民致歉,并于当日发布《关于全力保障市区居民居家封闭期间基本生活物资需求的通告》,宣布于即日起至解除居民居家封闭管理,对居民基本生活物资按照每户5天需求量供应“蔬菜包”,半价配送到户。微博网友@超自然的大头菜在评论中指出,通化此次问题在于各方面决策缺乏衔接和呼应,才最终“置民于水火”。

  事中指挥失当

  “粮荒”不存在,“配送问题”暴露治理短板。 在通化市疫情防控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上,就通化市的物资储备和市民普遍关注的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配送情况问题,市商务局局长孙小婷介绍:“截至1月24日监测统计,蔬菜库存量2000余吨,可供应14天以上,其中,商户每日进货量500吨左右,政府应急储备蔬菜1500吨;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库存量充足,能够满足市区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由此可见,“粮荒”实际并不存在,“配送问题”才是引发公众民生问题的原因所在。人民日报四问通化物资配送问题实际也给出了相关部门改进建议:“物资是否短缺?调整哪些原有配送方案?有无增加志愿者的打算?普通市民报名做物资配送志愿者的渠道?”通化官方也回应称“将采取更有效、精准的措施,尽最大努力提升配送能力,补上市民生活物资保障的短板。”

  问题处理关键节点火速“干部问责”,公众不满“意难平”。1月23日,因疫情防控不力,通化对14名党员干部追责问责。众多微博网民在官方问责的消息下评论表示:“能不能先不要问责!先让社区给送送吃的吧!”微博网友@9vcozio指出,“不要再一味地批评官员不作为,很多决策不是一个人就能决定的,有太多人只是上传下达的办事员。特殊时期,多一分理解,攻克难关!”在温饱民生的问题当下,切实解决百姓问题才是第一要务,火速“问责干部”并不能解决核心问题,而管理岗位人员的缺失反而会引发一定程度的担忧。

  信息反馈失灵

  最后再看舆情走势,热度上涨趋势实际伴随着通化市“居家管控”的政策实施。据媒体报道和网民反馈,通化市“居家管控”的实施实际是分区域、分阶段逐步推进,并未有明确公告及报道对“管控程度”做明确要求。有网民指出,通化封闭小区的通知并不到位,导致很多居民根本不知道这次管控的力度,因此未能够及时预备居家管控期间所需物资。甚至有居民称自家的房门是在半夜并不知晓的情况下被封上。随着居家管控程度升级、时间延长,越来越多的通化市民面临“断粮”问题,选择在社交媒体平台求助,助推舆情热度上扬。

  简言之,事前准备不足、事中指挥失当、信息反馈失灵三个核心问题导致了通化的防疫危机。正如新华网评论所言:“之前做得不够细致。做决策要周全,要注重实施细节;网上还能看到抱怨,解决问题还要进一步‘沉’下去;这是一场大考,考验着地方治理能力的高低!”显然,通化市的这场考试暴露出了地方治理中的短板。

  ●小城防疫:通化危机的五点启示

  通化的防疫危机,舆情表面看似有很多个性的问题。但认真思考发现,危机背后的教训与启示,对于很多地方、尤其是四五线城市而言,值得借鉴:

  一是政府工作不该被舆论“赶着跑”。从“通化隔离居民缺乏物资”引发网民热议上来看,政府疫情防控工作不力是引发舆论的根本原因,政府工作不该被舆论赶着跑。在通化疫情舆论风波中,政府行动显然滞后于舆情发酵,令人发问:被推着走的政府如何为民服务?当下,互联网赋权于民,舆论监督持续发力。网民对政府的一举一动有着敏锐的触角,履职行为也许并不总被点赞,但若有半点失职必然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地方干部应该明确的一点是,任何形象管理归根结底都建立在认真履职、为民服务的基础之上。领导干部积极作为是处理舆情、引导舆论的最佳药方,迫于舆论压力方作为是失职,也是在扼杀自身公信力。

  二是落下的“功课”补上去。从通化应对舆论的方式上来看,及时回应保证信息透明仅迈出第一步,舆论持续关注后续政府治理能力。疫情防控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防疫工作好坏既影响政府公信力又关乎人民生命安全。在全国散发病例涌现,局部地区疫情“反弹”的当下,舆论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反观通化舆情,官方民众信息反馈渠道不畅或失灵致使人们求助于社交平台艰难发声。这启示地方干部,唯有保障信息渠道通畅才能了解人民群众呼声,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另一方面,有网民表示“比起追责,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更重要”。无疑,后续舆论将持续聚焦通化政府是否将解决“物资短缺”问题落到实处。

  三是要跳出城市低关注低流量引发的恶性循环。在注意力被“流量”牵着走的时代,不少声音指出,“小地方”难获关注,地区性困难解决滞后。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流量”铸就了城市注意力,提升城市的“流量”是获取城市资源的路径之一。从社会治理层面上来看,“低流量”地区任何时候都不应成为社会看不见的“死角”。然而,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是:“低流量”地区往往较少被关注,因此地区性困难解决更为滞后,这是一种因低关注、低流量造成的恶性循环。在微博#通化疫情#的话题页下,微博用户@Super无闷发布了一则热门微博,截止1月25日已拥有6.4万转发量,22.1万点赞量。其内容中便提及“吉林省的存在感太低了,通化的存在感更低。”对于“低流量”地区领导干部而言,这不应当成为“不作为难被发现”的空子去钻,而应成为创新治理路径的动力,为当地困难及时解决积蓄力量。

  四是干部问责后续措施需跟上。疫情当下,当地不作为领导干部要罚,但何时罚、罚后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更值得深思。在关于通化疫情的舆情发酵过程中,“吉林通化14名干部被追责问责”一度成为舆论关注重点。1月23日通化市纪委监委官方微信——“清风通化”公众号发布《关于对新冠肺炎疫情防疫工作中履职不力党员干部问责情况的通报》,通报中对部分干部进行免职处罚。一方面,这是通化纪委以此作为回应舆论的一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正如有网友评论“老百姓不需要背锅的,不想看这些,只想有吃有喝,希望政府引起重视”。在通化疫情水深火热之际,舆论期待来自政府的更多建设性信息。疫情防控职责内的干部即刻被免职是否减少疫情工作行政力量?免职干部的职位是否安排新干部接手?问责之外,传递这些信息更为重要。

  五是疫情防控应急演练不可缺。疫情防控从不缺经验,缺的是个别地方干部的学习借鉴和灵活应用。在疫情风险防控方面,经历过去一年全国各地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强化管理,多地区已经开展应急演练行动。结合本地区能调度的医疗、交通、物资保障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等,将疫情防控工作科学化、标准化,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无疑是提高各地疫情应对能力的关键。在地方实践中应当杜绝形式主义,领导干部要切实开展演练和风险评估工作,总结经验,对潜在风险做好预案。另一方面,在疫情严重地区,不仅要学“封城”,更要集思广益学习“封城经验”。观察发现,不少志愿者团队在武汉封城期间参与志愿服务,总结经验,为基层防疫工作提供更多思路。运用和激活民间力量,也是地方政府治理工作的重要一环。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