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舆情频道  >  地方舆情

舆情观察:“矿产安全事故频发”

 2021/06/18/ 10:52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舆情综述

  河南省新密市两家煤企安全事故、黑龙江省鸡西矿业公司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大红才铁矿“6·10”透水事故……近期,矿产安全事故频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有的在事发后故意隐瞒,以侥幸的心理逃避法律的制裁;有的与时间赛跑,不惜一切代价营救被困人员,其结果可能大不相同。

  矿业安全事故缘何频发?是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规操作,还是疏于监管、企业本身存在问题?有待官方进一步调查。民众更希望的是相关职能部门能及时排除隐患、举一反三,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事故瞒报将被严惩

  5月26日、5月30日,河南省新密市发生了两起安全事故,引发广泛关注。一起是郑新中原乾通(新密)煤业有限公司窒息事故,造成4人死亡;一起是郑宏康辉(新密)煤业有限公司顶板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事发后,涉事方均选择了瞒报,最终在舆论的监督下,被官方查证属实。

  记者注意到,造成4人死亡事故6月7日才见诸于网络。监测到相关网上信息后,郑州市、新密市立即成立联合核查组,连夜进行调查核实,公安部门将涉事企业出资人李某及法人代表张某等10人予以控制。截至6月8日上午10时,涉事企业出资人均承认上述情况。

  据此前媒体报道,4名遇难者皆为新密本地人,年龄在45至55岁不等,收到矿方赔偿后,遇难者尸体已在5月底被火化。正是由于舆论的监督,引起了省、市相关部门的重视。此后,联合调查组调查得出结论:两起事故共死亡7人并瞒报。据悉,郑宏康辉(新密)公司为民营煤矿。

  截至6月11日,有关部门已对涉事两家煤矿企业的19名相关责任人依法控制。郑州市对新密市分管副市长、郑州市煤炭管理中心分管副主任作出免职处分,并责令市工信局分管副局长作出深刻检查。新密市对15名相关干部作出了免职、停职、作出检查等处分。

  上述两企业遇到人员死亡事故后,都选择了瞒报,充分说明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严及法律意识的淡薄。后续进展,有待相关部门的进一步披露。

  生命安全重于泰山

  6月5日,黑龙江发生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8人被困失联。事发后,救援人员及时赶到,并在该巷道接入新的排风筒,继续降低瓦斯浓度,同时利用原有动压水管进行洗尘,降低煤尘,使得8名矿工顺利升井并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救治。

  事故发生后,引起了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书记作出批示:科学施救、防止次生事故。查明原因,举一反三,严防煤矿事故再发生。而正在基层检查工作的省长赶到事故现场,与指挥部人员共同商定科学救援方案,每半小时与井下救援人员通一次电话,随时了解救援工作进展情况。

  记者注意到,随着被困人员的相继升井,现场人员抑制不住复杂的心情,分别拿起手机进行了录制,央视网等媒体进行了直播。据悉,黑龙江将迅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周的煤矿安全大检查行动,以汲取教训警钟长鸣,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

  此外,6月10日,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大红才铁矿发生了“6·10”透水事故,13人被困。截至6月16日,已发现11名遇难者。目前透水事故救援工作已完成井下被困人员位置排水工作,正在3米多深的泥浆砂石中继续搜救,寻找最后2名被困人员。

  对此,山西省已紧急下发通知,要求非煤地下矿山一律停产,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公安部门已经将上述铁矿实际控制人陈某、企业法人代表王某、总经理郭某、安全生产矿长申某控制。

  安全事故的背后是血的教训,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将查清事故原因,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对此,企业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相关职能部门应把安全稳定作为底线任务,从严从实从细强化各项措施,坚决杜绝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记者注意到,部分地区针对安全事故的频发现状,强调对重点行业领域和薄弱环节,开展切实有效的排查,对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要较真碰硬、依法强力整治,对责任制不落实、风险隐患不严格整改的,要采取过硬的手段和措施;对发生安全事故隐瞒不报的企业,要依法从严惩处。要以政治责任抓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属地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责任落实。对履职不到位、工作不到位、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安全事故和重大影响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领导责任。要从严执法执纪,保障各级扛稳安全生产这个政治责任,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新闻来源: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等)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